This website requires JavaScript.
入驻
发布

基于STC8的485通信4路远程IO模块

TI7o2dm6Zq 发布于2024-08-12 17:21:03 CC BY-NC协议 分类: 侵权投诉
销量: 6
10
4
0
简介:

一款可以用于逻辑程序控制的可编程控制器模块,亦可作为远程IO站模块。具有4数字量输入、4数字量输出,1路485通讯端口和1路TTL通讯端口。

应用场景:

1、 作为小型可编程控制器(PLC)。模块具有4数字输入,4数字量输出的输入输出点。可以用于小型控制系统,可通过更换程序改变功能,而不需要繁琐的线路改造,提高系统的灵活性。 2、 作为远程IO模块,通过485通讯端口,由远程上位机读取本模块的输入、输出点状态。并且可根据控制需要改写输出点的状态,此时相当于远程IO扩展模块。

一、产品简介

一款可以用于逻辑程序控制的可编程控制器模块,亦可作为远程IO站模块。具有4数字量输入、4数字量输出,1路485通讯端口和1路TTL通讯端口。

 

二、应用场景

1、 作为小型可编程控制器(PLC)。模块具有4数字输入,4数字量输出的输入输出点。可以用于小型控制系统,可通过更换程序改变功能,而不需要繁琐的线路改造,提高系统的灵活性。

2、 作为远程IO模块,通过485通讯端口,由远程上位机读取本模块的输入、输出点状态。并且可根据控制需要改写输出点的状态,此时相当于远程IO扩展模块。


三、产品概述

1、 采用4路光耦隔离输入,带输入状态指示灯。

2、 采用4路继电器输出,带输出状态指示灯。

3、 一路485通讯端口,带通讯状态指示灯;一路TTL通讯口。

4、 主控采用STC8H8K64U单片机。

 

四、产品参数

1、 设计电源输入DC12~24V,需求电流80mA(典型值,在24V供电、继电器全部吸合时),采用5.08接线端子输入。

2、 设计数字量输入通道4×24VDC,各通道间不共地。

3、 设计数字量输出通道4×250V/2A继电器输出。

4、 作为远程IO时,提供的程序为通讯端口为COM1,RS485,通讯协议为MODBUS,通讯地址1,波特率9600bps,使用03功能码和06功能码(详细说明见附件)。   

5、 PCB尺寸为95*70mm双层板,双面布线,元件单面排布。

 

五、使用说明

1、 为模块接入12V电源(注意正负极,有接反保护),推荐12~24V供电。

2、 安装相应的输入输入点线路。

3、 模块上电,系统进行启动,若启停开关位于STOP时,但不执行主程序(指代烧录的MODBUS远程IO程序),RUN指示灯不点亮;若已位于RUN时,上电后立即执行程序,并闪烁RUN指示灯。

4、 程序运行中时,拨动启停开关至STOP时,模块将保持当前输出状态,不刷新输入点,不刷新输出点(若模块断电重新启动则复位为初始值),对通讯端口数据接收但不作响应。

5、 COM口指示灯逻辑为接收到一帧数据后点亮,完全接收并响应MODBUS请求后熄灭。

6、 TTL通讯口(排针)作为程序烧录口,该串口与485串口独立,可专用于程序下载或扩展通讯。

 基于STC8的485通信4路远程IO模块硬件项目图1

六、备注

1、 烧录需要准备CH340 USB转串口模块,请自备。

2、 本模块作为MODBUS远程IO使用时需要下载代码驱动(硬件+软件),提供hex文件供烧录,代码开源。代码用KEIL4开发,工程名为Modbus_DIDO.uvproj。详见附件。

3、 作为PLC使用时,程序自行编写,例程可参照2中的开源代码。

4、 代码烧录文件使用STC官方烧录软件以串口下载方式烧录,软件及烧录教程在附件中。

5、 本模块485端口仅设计了轻量防护,无法应对强大浪涌如雷击等,因此请在室内使用模块。

6、 本模块输入端口不共地,且输入有极性,标记+符号一端为正极性。如数字量输入采用同一电源时,在接线中单独将负端并联至地。

7、 输出继电器带220V负载时切忌注意安全,由于板子尺寸有限,注意爬电。且不要过载使用,以防缩短继电器寿命甚至造成烧毁。使用市电220V控制时存在触电和电击风险,如操作失误出现用电安全问题,本人概不负责。

8、 某宝购买元件,BOM成本约为15元。

 

七、测试视频

视频演示了为模块供电,拨动启停开关至RUN,程序开始运行。首先用MODBUS通讯软件用06号功能码,刷写若干个继电器的输出情况;然后用03号功能码读取输出点和输出点情况,视频中40002寄存器为输入点寄存器,40003为输出点寄存器。

八、更新记录

更新V1.1固件,此固件更新内容为:新增通过06号功能码更改设备地址和波特率功能。

控制器
最近更新时间 2024-08-15 09:18:59
描述
PCB
元件清单
原理图
附件
讨论